1.不斷夯實德育常規管理。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為重點,完成并實施自律德育相關考核方案修訂稿,整合各類檢查隊伍,提高檢查質量和權威;建立學生自律德育成長積分檔案,探索實施學生成長導師制、成長伙伴制,促進不同類型的學生不斷進步;持續推進完善“一凈一動,兩翼齊飛”養成教育工程,鞏固德育品牌效應;改進學生品德考評,修訂《學生違紀處理規定》;加強學生會建設,充分發揮學生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提高的作用。
2.努力構建三全育人格局。落實學校《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實施方案》,配合學校相關部門加強師德師風監督考核;制定相關制度或方案,制定教師個人行為守則或崗位職責,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3.持續優化德育手段結構。統籌課程系統、活動系統、學生組織系統、文化系統等德育途徑,形成育人合力;優化儀式教育活動體系,努力用儀式教育放大教育內容,力求取得喚醒、激發、勵志的綜合教育效果,彰顯儀式教育德育品牌;從程序、形式、方法等方面創新德育技術,綜合運用說理教育法、實踐鍛煉法、情感陶冶法、共情理解法等德育方法,推廣和規范“鏡頭管理、教育敘事”,促進學生深化道德認知,體悟道德情感,付諸道德行動。
4.改進提升體藝衛相關工作。改進社團化運作、項目化管理、小型化組織、系列化舉辦的形式,舉辦金秋體育狂歡節、校園文化藝術節展演等藝體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全面學生發展;有效落實學校《關于對學生進行體育測試的決定》,落實年級檢測達標任務,逐年系統完成體育工作基本任務;協同配合做好9年級中考體育測試訓練工作,保障成績進入局直屬校第一方陣;在做好日常衛生工作的基礎上,對標找差,改進提升,完善資料,爭取一次通過“省健康教育促進銀獎學校”專家組考核驗收。
5.穩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落實學校《普職融合校園文化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完成相關建設任務;以制度文化建設為重點,繼續推進班級文化建設,進行評比表彰,積極構建友善班級、友善年級、友善校園,堅決杜絕校園欺凌;印發《班級黑板報設計和制作指南》,通過學習培訓、競賽評比、組織觀摩等措施,提高全校各班黑板報質量和水平。
6.大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按照《徐州市中小學心理咨詢室建設標準》,做好心理咨詢室標準化建設;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組織針對性團體和個別輔導,有效參加局組織的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狀況測試。
7.積極推進家校共育工作。利用“小黑板”家校共育平臺,統籌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家校溝通渠道,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廣泛達成教育共識,增強家校共育合力;明確主題,豐富內容,創新形式,重點開好期初、期中、期末三個節點的家長會。
8.傾力打造德育骨干隊伍。堅持和完善班主任培訓常規有效機制,配發《班主任專業基本功》讀本,進行學習研討,持續提升班主任專業能力;組織觀摩,演練打磨“八禮”校本課程,在新七年級各班進行推廣普及;編制三年主題班會課整體規劃,協同年級處分工落實主題班會課備課,共享資源,優化班會課育人成果;繼續舉辦青年班主任主題班會課評比,普遍提高青年班主任主題班會課設計和實施能力;精選項目,精心設計,積極申報省、市“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設項目。
9.精心構建共青團工作體系。從完善團學組織制度、夯實團建基本項目、嚴格團員發展管理、健全團隊銜接機制、優化儀式教育活動、開展志愿服務和社團活動、聯系服務青年師生等方面,強優勢,補短板,精心構建共青團工作完整體系。
10.有效建設共青團重點項目。在常態開展心緣志愿者服務隊志愿服務的同時,建立志愿服務實踐育人制度,吸納學生團員成為注冊志愿者,推動志愿服務制度化、日常化、項目化,積極爭創徐州市志愿服務示范校;切實承擔對相關學生社團的歸口管理,加強過程指導,擴大社團類別,規范組織建設,豐富社團活動,創新學生課后服務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