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文學社十周年社慶暨改選大會校長致辭
作者:學校辦公室 來源:徐州市三十三中 發布時間:2016年3月18日
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學文心文學社十周年社慶暨改選大會
校 長 致 辭
于欣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在這春光明媚、萬物復蘇的季節,我校召開文心文學社十周年社慶暨組織改選大會,我謹代表學校向文學社員們表示親切的問候和美好的祝福!向為這項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指導老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誠的感謝!
我校文心文學社成立于本世紀初年,曾經在師生的努力下推出了大批優秀文學愛好者,活躍了校園文化生活。其間由于學校移交等原因,一度弱化了活動。欣值我校積極籌備四十年校慶之際,在學校有關部門的積極努力下,在咱們文學愛好者的熱切期盼下,文心文學社迎來了自己的十歲生日,并進行新的組織改選, 文心煥發,蓬勃向上,可喜可賀!
這是我們33中學生的一件喜事,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對于提升同學們的文學素養、增進彼此間的思想交流、推動校園文化建設都具有不可估量作用。
借此機會,給文學社的社員們分享兩段文壇佚事,希望對同學們的閱讀和寫作有所啟迪。
著名暢銷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的《草房子》出版18年已經再版印刷300次。最近他的新作《火印》一出版,3個月內的銷量達20萬冊。在談及這部作品如何創作時,曹文軒說:“假如從創作靈感說起的話,要追溯到好多年前了。多年前的一個午后,我重新閱讀著名作家蕭紅的作品,讀到了《曠野的呼喊》這篇小說,里面有一個細節,一個身上烙有火印的日本馬跑到了中國村莊的細節,這個細節深深觸動了我,我似乎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小說素材。多年后,這個細節仍舊在我腦海中盤桓,于是我動手創作了一部長篇小說。最先在我腦海中出現的就是一個孩子和一匹馬的情景,隨后可以編入故事中的各種材料和思緒如雪片般飛入我的腦海,并且愈發明晰和豐富,逐漸形成了《火印》這部二十萬字的長篇小說。”
這種創作經歷,恰恰印證了曹文軒的另一段閱讀體會,他說“一個好的讀書人,讀到最后會有那樣一個境界:知識猶如漫山遍野的石頭,他來了,只輕輕一揮鞭子,那些石頭便忽然地受到了點化,變成了充滿活力的雪白的羊群,在天空下歡快地奔騰起來。”
可見,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成長,有價值的閱讀,一定是觸及作品核心細節并催生自我心靈繁華的文學行走。沒有這樣的閱讀積淀,寫作仍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南宋陳善《捫虱新話》記載了有關蘇東坡的一則趣談。蘇東坡參加科舉考試,考官梅堯臣讀了他的文章《刑賞忠厚之至論》后大加贊賞,認為簡直可以和《孟子》的雄辯媲美。文中蘇東坡為了論證“獎賞寧可過寬,處罰則應慎重”的觀點,杜撰了一個皋陶要殺人而堯勸他寬恕的典故。主考官歐陽修見了此卷也大喜過望,哪里還去管它典故有沒有根據,準備列在第一名(因疑是其弟子曾鞏卷,為避嫌放在第二名)。事后梅堯臣問蘇東坡:你那個典故出自何處?蘇東坡笑道:“想當然耳!”。
皋陶是上古時期的獄官,中國司法界的鼻祖,傳說我國的第一部《獄典》就由皋陶制定。蘇東坡的想當然,其實是博覽群書之后,立足真善美之上的自信和創造。文學寫作,離開了這種創造性的耕耘,永遠只能成為文字搬運工。
同學們,文心文學社是燃燒激情的熱土,是揮灑風采的舞臺。真誠地希望大家借助文學社這個平臺,細心觀察身邊的生活,深入閱讀中外文學典藏,用心體悟人間真情,用美麗智慧的文字記錄下最個性的體驗和最真誠的情感,踴躍向校刊《文心報》投稿,讓更多的讀者來分享我們的快樂和夢想;更希望同學們能積極發揮聰明才智,以筆為犁,以校刊為地,灑汗水,勤耕耘,努力把“文心文學社”建設成33中的金牌社團!把文心校刊裝點成擦亮學校品牌的特色窗口!
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也希望指導老師們要發揮好指導和引領作用,用完善的組織和有益的活動促進文學社規范發展、科學發展、生動發展,與同學們一起努力創建品牌社團,真正使文學社成為我們校園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老師們,同學們,“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時向秋榮”,讓我們滿懷信心和期待,用慧心和愛心去經營好文心文學社這片沃土,并肩攜手,筆耕不輟,推動我校文學社走向成熟、走向繁榮!為火熱的青春留下繽紛的回憶,為菁菁校園譜下多彩的華章!
2016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