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案例
作者:德育處 來源:徐州市三十三中 發布時間:2015年10月14日
讓學生在感動中成長
——強化儀式教育,放大教育內容
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學
【案例背景】
學生成長,需要關鍵事件。怎樣才能讓學生對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節點刻骨銘心?怎樣才能使普通的事件成為學生不普通的經歷?朱永新教授曾指出:“儀式、節日和慶典……使有意義的事情或者偉大的事物能夠擁有一種偉大的時刻,獲得神圣、莊嚴與尊重。”這樣的儀式,會啟迪孩子的心靈,讓他們的生命與偉大事物交匯在一起,從而形成長久的動力。
現在,中小學畢業典禮在部分學校漸趨邊緣化,一些學校把畢業典禮視為一種制度性負擔,認為與學習無關,占用學習時間不劃算。即便有些堅持為之,往往也只是走走過場而已。所以,小學、中學,以至于大學,學生一路走來,很多學生沒有參加過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畢業典禮。殊不知,畢業典禮是學生告別母校的重要儀式,是學生學校生活中印象最深的經歷,不僅要傳承,還應創新,真正把畢業典禮作為一種教育資源來開發。
我校是初中學校,初中階段的學生是最活躍、最富有激情,也是最容易沖動的群體。臨近初中畢業,面臨人生的第一次人生發展的岔路口,學習壓力、人生道路選擇的壓力,對于剛剛萌動自立自強的15歲學生來說確實很難對待。所以畢業前容易產生情緒的波動與過激的行為,如在教室亂寫亂畫,撕書,破壞桌椅等。往年學校集體進行“減壓助考”心理輔導,效果并不明顯。為了使學生減少過激行為,學校往往采取突然性的離校方式,一放了之,正式的畢業典禮無從談起。畢業后學生不滿意,更說不上什么感動與難忘。
【案例描述】
學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應該是最有文化的地方,所以對于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該運用文化的力量去解決,而不是逃避。所以我校借助“八禮四儀”主題教育東風,精心設計初三年級畢業典禮儀式,重在營造一種滿足學生情感需求的氖圍,將畢業典禮做出人文味、人情味,力圖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一、活動準備。畢業典禮前一天,組織“我的最后一節課”活動。上課起立問好后,由全體同學向任課老師送上感謝的一句話,內容由同學們共同商定。學校在操場搭建舞臺,在校園插好彩旗,營造喜慶氣氛。
二、精心設計畢業典禮程序。常規程序做到正規莊嚴,如第一項升國旗、唱國歌。從主持人、到主席臺就座的學校領導、到在場師生高唱國歌,莊重的氛圍在認真中營造。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環節精心設計,如“美好的回憶”環節,播放電教老師精心制作的視頻,視頻中回顧了三年來學生們的成長足跡:初一軍訓的場景,校運會上激動的加油聲,藝術節上精彩的表演……這一幅幅感人的畫面讓學生們再次回味三年中學難忘的成長經歷。再如離校儀式,設計了“畢業門”。由初一、初二年級同學在學校大路兩邊站好,夾道歡送。畢業生由班主任老師帶領,跨過象征人生轉折的“畢業門”,離開學校。
【案例反思】
一、儀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儀式的最大特點是氣氛莊嚴、意蘊深刻,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和巨大的心理暗示作用。在儀式舉行的那一刻,學生們被濃郁的崇高氣氛包圍,情感會得到震撼,心靈會得到凈化,思想會受到啟迪,容易取得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次刻骨銘心的儀式,往往勝過千言萬語,使人頓悟道理,受益一生。有些人回憶自己的學生生活時,很多事情都記不起來了,而很多儀式卻難以忘懷。 畢業典禮是對于學校工作來說是常規性質的,可是,對于學生來說,卻是生命中一段最重要的經歷。儀式的隆重、正式,典禮的熱烈、典雅,會深深地留在腦海中,成為終生值得回味的記憶。
二、儀式的準備與舉行要認真,規范化,有創意,不能走形式。學校生活中許多儀式的作用沒有發揮,共同的原因可能是“走過場”的程序被強化、機械地運行著,最終,留下的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傳統的畢業典禮不外乎“領導發言——先進表彰——學生宣誓——拍照留念”的固化模式,起不到應有的教育功效。吸納其他學校的經驗,給我們的啟示是,學校應將畢業典禮作為一門活動型課程來開發,讓師生在愉快與感動中分享往昔,祝福未來。我們本次畢業典禮,布置會場莊重正式,初一初二同學動員起來準備了精彩的節目,全體教職工、學校領導、畢業生家長參加,讓畢業班同學感受到母校的重視,強化“最后一課”的情感記憶。畢業典禮中加入了美好的回憶環節,讓畢業生通過圖片、視頻又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歷程,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離校環節成為儀式的高潮,低年級同學與老師們夾道歡送,使畢業生情感達到頂點,很多同學感動的熱淚直流,與老師、同學擁抱。使初一、初二的同學也受到感染,憧憬自己畢業時的情景。
三、儀式的組織要注重細節。學校的儀式有很多,升旗儀式、活動啟動儀式、頒獎儀式……細究一番:為什么這些儀式越來越不受重視?原因在于我們沒有關注到細節。畢業典禮中我們要求全體師生參加,搭建主席臺,莊重的場面足以引起全體學生對畢業儀式的重視。典禮過程中不論是主持人,還是發言的領導、老師、學生,莊重的神態與富有感染力的內容,特別是文藝演出中同學們的才藝展示,無不吸引臺下的學生,使他們羨慕上臺的人,這也激勵著他們爭取下次能登臺。儀式程序中每一個環節都精心安排,不多余也不簡化,完備的流程能教育學生做事應嚴謹認真,這也是言語無法替代儀式所擁有的神奇力量。
四、儀式注重教育的延續。儀式先于事件旨在改變認知,儀式后于事件旨在警示教育,儀式伴于事件旨在浸潤洗禮,這就是儀式教育,這就是儀式給我們的教育所添的磚瓦。我們舉行畢業典禮讓初一、初二的學生參加,就是為了使他們增加對畢業典禮的期待,增加對自己也會面臨畢業的感觸,進而改變自己對學習的態度,改進自己的學習。
目前,三十三中已形成三個年級主題遞進的“儀式教育”系列,即七年級的“入學儀式”、八年級的“青春儀式”、九年級的“畢業儀式”。用儀式放大內容教育,用儀式發揮勵志作用。在學生成長的重要節點,用典型儀式給同學一份難忘的回憶,一份心靈保鮮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