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探索與思考(崔勝男老師)
作者:學校辦公室 來源:徐州市三十三中 發(fā)布時間:2020年10月27日
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學 崔勝男
摘要:整本書閱讀在閱讀教學中已經(jīng)不是一個新鮮名詞,它對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提高閱讀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對于初中生來說。本論文通過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了解當前初中生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仍存在閱讀量少、缺乏教師指導、受考試導向影響等問題。此次研究希望從問題中引發(fā)思考,以尋找到提高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效率的策略,幫助學生養(yǎng)成終身受益的良好閱讀品格。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整本書閱讀
一、整本書閱讀概念界定
整本書閱讀就是把整本書作為閱讀對象,對一本具有完整生命意義的圖書進行理解的過程。這里既包含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對寫作邏輯框架的把握、更包含了對文本情感的體悟。整個閱讀過程就是不斷在整本書中搜集信息、獲得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學生在進行閱讀活動時獨立進行思考,形成自己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并在與完整文本的對話過程中不斷提高閱讀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
二、初中語文整本書教學現(xiàn)狀
為了解初中生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真實情況,筆者以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學為代表,對初一到初三三個年級的學生和老師進行了問卷和訪談調查(調查、訪談問卷見附件)。調查結果顯示整本書閱讀教學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現(xiàn)將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呈現(xiàn)如下。
(一)整本書閱讀量少,時間短
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初中生整本書閱讀量普遍達不到課標要求。通過訪談筆者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學生并不是不喜歡閱讀,而是不喜歡閱讀課標要求的閱讀數(shù)目,類似于漫畫書、小說、科學繪本等都成為學生們閱讀的主流刊物。除此之外,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還存在著學生想要閱讀卻“心有余而力不足”情況,時間的缺失成為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最大客觀障礙。
調查問題 | 選項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平均 |
平均每周閱讀時間(單選) | 低于1小時 | 49% | 54% | 55% | 52% |
1-2小時 | 29% | 30% | 25% | 28% |
2小時以上 | 22% | 16% | 20% | 20% |
一年內完整的讀過幾本書(單選) | 2本以下 | 39% | 32% | 34% | 35% |
2-4本 | 40% | 41% | 38% | 40% |
4本以上 | 21% | 27% | 28% | 25% |
表1 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障礙
調查結果顯示,初中三個年級過半的學生每周的閱讀時間都不超過1個小時,而閱讀時間2個小時以上的平均才占到總人數(shù)的20%,一年內完整的讀過4本書以上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學生們普遍反映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7點上課,晚上6點放學,回到家各科的作業(yè)做完就將近十點鐘了,甚至周末和寒暑假都被各種補習班充斥,能夠自主支配的時間非常少。在這種情況下,極少數(shù)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擠出時間進行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每周只能花費很少的時間閱讀課標要求的讀物,甚至連課標要求的書目都購買縮略本閱讀。沒有充分的時間保證,閱讀量只能停留在極低的水平,甚至連課內名著都沒時間讀完,整本書閱讀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二)缺乏教師指導
通過訪談和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在整本書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欠缺教師指導的問題。以徐州市第三十三中學為例,學校共有12名語文教師,只有4名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整本書閱讀的指導,其余的老師雖然也強調整本書閱讀,卻沒有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指導。
并不是老師不重視整本書閱讀,平時大家都會積極向學生推薦閱讀篇目,但初中生的理解水平和思維能力還存在局限性。缺乏指導會影響學生對整本書的理解,影響閱讀的效果,甚至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訪談發(fā)現(xiàn),教師指導的欠缺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本身對閱讀的目的與意義定位不準確,一部分老師認為初中生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中考,因此整本書閱讀的重點必須放在課標要求的名著篇目上,也就是說閱讀是為了考試服務的,其他書目瀏覽即可甚至可以不讀,這也使得過半的孩子認為沒有進行整本書閱讀的必要;另一方面一部分教師認為教學時間的緊張,也是耽誤了對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的主要原因,絕大部分語文老師都兼任著班主任的工作,加上兩個班的教學任務,整本書閱讀的指導確實有很大難度。
初中階段的孩子在學習上是沒辦法做到無師自通的,教師作為孩子學習的引導者,必須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無論是在提高個人閱讀能力上還是在增強個人人文素養(yǎng)上,教師都必須把整本書閱讀的指導落到實處。
(三)考試導向影響
理想很豐滿,但現(xiàn)實很骨感,雖然一直強調素質教育,但學校仍然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現(xiàn)實。促進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是教育工作應該達到的目標,但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教育不得不聽從中高考的指揮,分數(shù)是敲門磚,是個人前途命運的決定性因素。
說到整本書閱讀,中考試題有著明確的考察方向。人教部編版教材規(guī)定,七年級必讀書目有《朝花夕拾》、《駱駝祥子》、《海底兩萬里》、《西游記》,八年級必讀書目有《簡愛》、《昆蟲記》、《儒林外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些書目是中考考試中必考的,而推薦的其他自主閱讀的書目則不會在試卷中出現(xiàn),這勢必使學生甚至大多數(shù)老師不自覺地將整本書閱讀與考試相掛鉤,認為只要讀完了必讀的書目,考試就能取得高分,學習時間已經(jīng)非常緊張,就不需要再閱讀其他書目了。這種定位過于短淺,整本書閱讀的作用與價值絕不僅僅在于幫助孩子取得高分,所謂“讀書破萬卷”,閱讀的目的是增加人的涵養(yǎng)、豐富人的內涵,對于初中生來說更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為更深層次學習打下基礎的關鍵。
從考試的題型來看,名著題目的考察有著固定的格式。在平時的教學和考試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名著閱讀題型基本分為填空和簡答兩類,填空考察篇目名稱或作者文學常識的比較多,也會考察段落中的人物及其性格特點;而簡答題則是基于所給段落材料提出,類似于小閱讀,選段中可直接找出答案,或考察名著的藝術特點及其藝術成就,學生課前背會即可。由此可見中考名著閱讀的考察形式比較簡單,這也造成了一定的弊端,學生不需要進行整本書閱讀,只要對歷年考察的題目進行大量的總結與歸納,有些篇目即使不讀也能做對題目。如此一來,學生為了考試而讀書,為了得到10分閱讀題滿分而讀書,勢必造成“走捷徑”的情況,整本書閱讀在考試面前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
三、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時間的缺失,是造成閱讀量減少的根本原因,因此激發(fā)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興趣,是提升學生閱讀習慣,產(chǎn)生學習動機的前提。初中生雖然處在比較叛逆的年齡,有個體獨立的訴求,但也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對整體的約束和規(guī)則是認同的,所以在班級設置專門的閱讀課,是非常有必要的。閱讀課有利于提升班級的整體閱讀環(huán)境,營造全員閱讀的良好氛圍,時間久了整本書閱讀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學生們都愿意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保持與集體的高度一致,甚至會互相比較誰讀的更精、誰讀的更好。
其次,要發(fā)揮好榜樣激勵作用。閱讀課為學生提供了閱讀的環(huán)境與氛圍,下一步就是解決怎樣讀好書的問題了。以筆者所帶的班級為例,一部分學生讀書的習慣是比較差的,單憑老師一個人無法解決,這就需要借助小組的力量。以閱讀能力較強、習慣較好的學生為團隊核心,成立閱讀小組,指導部分閱讀習慣不好的學生完成讀書任務。在每周的寫作課上鼓勵這些同學代表小組發(fā)言,并給予適當?shù)墓膭睿剡@些不喜歡讀書的孩子也愛上了讀書,從中獲得了快樂,從讀書感悟來看,他們的閱讀水平也有了巨大提升。
在設置閱讀活動時,也要激發(fā)其趣味性。單純的讀書感悟分享并不能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充分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筆者所在的班級在七年級下半學期,開展了第一次“表演”閱讀課。課前各小組仔細研讀《海底兩萬里》整本書,選出本組認為最能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主要情節(jié),采用表演的形式展現(xiàn)自己的理解。這堂課可謂是精彩絕倫,書中的人物在學生們的展示下仿佛有了生命,仿佛與學生之間產(chǎn)生了心靈的共鳴,這也在無形中使得學生對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與獨到,極大激發(fā)了他們的閱讀的興趣。后來,學生們繼續(xù)創(chuàng)新閱讀課的形式,把它演變?yōu)槔首x、寫作、配音等多種活動形式,為了更好的理解人物特點,就必須透徹的研讀整本書,就這樣整本書閱讀的熱情越來越高漲。
(二)利用思維導圖,指導閱讀
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趣、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在心理學上又被成為知識網(wǎng)絡化。對于整本書閱讀來說,建立思維導圖的過程也是學生對書本信息再加工的過程,學會了這種方法,面對整本書龐大的信息量,學生很容易就能篩選出有用的信息,減輕閱讀的負擔。但是思維導圖的制作并不簡單,它不單單是一張圖,要想真正發(fā)揮作用,教師必須進行指導,引導學生掌握繪制思維導圖的核心技巧。
筆者在班級內進行的《駱駝祥子》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時,就以“祥子的社會關系”為例,引導學生學習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首先主題盡量放在中心位置,從中心向外發(fā)散枝條,這些分支就好像樹枝一般支撐著主題的思想。為了區(qū)分分支的等級也增加趣味性,盡量用不同顏色的彩筆來畫,注意顏色的搭配,還要在分支上寫上與主題相關的主要思想,分支有多少條就看我們的大腦能從整本書中提取多少與主題相關的信息了。如圖1學生創(chuàng)作作品所示,思維導圖不僅僅是整本書重要內容的再現(xiàn),更是學生智慧的結晶。
圖1
(三)因材施教,制定正確閱讀目標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黃金期,也是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首先教師要明確整本書閱讀的意義,制定科學的閱讀目標,閱讀最根本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服務,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積累知識、取得高分,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掌握閱讀的方法與規(guī)則,并且能夠在不斷的閱讀實踐中強化這種能力,最終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2011 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初中生的整本書閱讀的閱讀量、閱讀內容、閱讀方法、閱讀能力的標準,這也為教師明確整本書閱讀目的,制定科學閱讀目標打下了基礎,更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通過問題反思,筆者嘗試在制定好的班級閱讀目標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繼續(xù)制定個人讀書目標。例如七年級上半學期時,在班級內制定的集體閱讀目標是:1.完成散文《朝花夕拾》和小說《西游記》的閱讀;2.至少完成一篇自讀篇目;3.完成總量不少于5000字的閱讀筆記。以總目標為基礎,學生們基于自身情況制定了適合自己的小目標,有的學生給自己制定的目標是:1.完成必讀篇目《朝花夕拾》和《西游記》及自選篇目《白洋淀紀事》和《湘行散記》的閱讀;2.采用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的讀書方式,以讀書感悟為主,以摘抄批注為輔,完成總量不少于8000字的筆記。而有的學生閱讀目標則是這樣:1.完成規(guī)定篇目《朝花夕拾》和《西游記》及自選篇目《城南舊事》的閱讀;2. 采用精度必讀書目,略讀自讀書目的方法,完成總量不少于5000字的讀書筆記。筆者發(fā)現(xiàn)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不同,學生制定的閱讀目標也就不同,教師相應的考察標準也就不同。這種尊重個體差異的閱讀方法,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積極性,推動閱讀計劃的實施,以實現(xiàn)整體的閱讀目標。
參考文獻
[1]莊雪芬.基于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20(06):72.
[2]趙桂珠. 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探索[C]. 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揚州基礎教育學校聯(lián)盟年會論文集——當代教育評論(第九輯).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9:197-199.
[3]高漢武.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1):236.
[4]陳海祥,張霖.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現(xiàn)代教育,2019(09):61-62.
[5]姜哲. 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9.
[6]陳蕾. 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探索與思考[D].山東師范大學,2019.
[7]李春梅.基于整本書的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研究[J].華夏教師,2019(34):32-33.
[8]涂紅梅.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導讀策略實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06):39.
附件1
(學生調查問卷)
1.你知道整本書閱讀的意義嗎?
A.知道B.不知道
2.你的整本書閱讀時間和閱讀量如何?
A.低于1小時B.1-2小時C.2小時以上
3.一年內你完整的讀完了幾本書?
A.2本以下B.2-4本C.4本以上
4.影響你閱讀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學業(yè)負擔過重B.周末補習班C.閱讀時間不足
5.你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遇到過什么困難?
A.缺乏閱讀方法指導B.閱讀時間欠缺C.閱讀習慣不好D.無困難
附件2
(學生問卷)
1.你是否接受過系統(tǒng)的整本書閱讀訓練?
2.你平時喜歡閱讀的數(shù)目有哪些?
3.平時閱讀書籍的時間多嗎?
4.課內名著的閱讀數(shù)目你會買完整版還是縮略版?
(教師問卷)
1.在閱讀教學時您強調整本書閱讀嗎?
2.您認為整本書閱讀的目的與意義是什么?
3.您是否對學生的整本書閱讀進行過有效指導?是怎樣指導的呢?